近日,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表明,以單邊計算,2月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為426,925,270手,成交額為350,415.2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和0.0012%,環比分別下降3.65%和4.38%。1-2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870,032,670手,累計成交額為716,893.8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7.03%和11.80%。
數據背后折射出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強烈影響、全球新冠疫情持續擴散、美聯儲加息成為確定操作、全球高通脹壓力不減、國內股市出現止跌反彈和春節前后市場資金“先撤后返”和各類避險機構進一步加大利用期貨期權工具管理價格風險等多方面影響因素。
據悉,上海期貨交易所2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4.70%和26.91%,同比分別下降26.40%和26.75%,環比分別下降12.62%和15.95%。1-2月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35.18%和28.13%,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5.99%和28.80%。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2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51%和6.48%,同比分別增長38.48%和96.26%,環比分別增長6.29%和14.45%。1-2月上海國際能源中心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14.81%和64.62%,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44%和5.94%。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最主力品種是原油期貨。
鄭州商品交易所2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32.11%和17.45%,同比分別下降9.32%和增長9.67%,環比分別下降4.97%和增長0.61%。2月末鄭州商品交易所持倉總量較上月末增長10.54%。1-2月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20.44%和7.34%,分別占全國市場的32.34%和17.01%。
大連商品交易所2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39.74%和27.28%,同比分別增長26.54%和32.73%,環比分別增長4.49%和10.46%。2月末大連商品交易所持倉總量較上月末增長13.28%。1-2月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為182,129.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0%和3.88%,分別占全國市場的38.16%和25.41%。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2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93%和21.88%,同比分別增長1.11%和下降6.89%,環比分別下降14.97%和12.00%。2月末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持倉總量較上月末下降6.82%。1-2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和累計成交額為163,818.1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44%和14.99%,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07%和22.85%。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表示,中金所的國債期貨品種,上期所的原油、燃料油、20號膠等能源品種期貨,大商所的PVC、LPG、LLDPE等化工期貨品種和鄭商所純堿、短纖等化工品種成為市場亮點。同時,在看到全國期貨期權市場1-2月份成交規模大幅萎縮同時,也發現有三個增長的方面:
一是今年以來,我國商品期權成交情況發展良好,市場份額進一步快速增長。2022年1-2月總成交量累計達到4315.7萬多手,同比增長約80%;累計成交額達到455億元,同比增加約39%;2月底總持倉量達到304多萬手,同比增加26%左右。
二是今年1-2月我國國債期貨市場呈現成交規模增幅大漲,2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最大,分別增長86%和88%;5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大增43%和47%,1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增長21%和25%,反映了中金所國債期貨受到國內金融機構等機構投資者的日益重視和積極參與。
三是1-2月化工板塊整體出現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同比增長的亮點,分別增長11%和43%,其中,純堿、PVC、LPG、原油、燃料油、LLDPE、20號膠和短纖期貨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327%、219%、176%、73%、51%、44%、36%和11%。
業內專家表示,“黑天鵝”事件及地區沖突升級促使實體企業、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積極進入國內期貨期權市場進行風險對沖和資產配置。2022年全球石化能源商品、農林大宗商品、有色金屬、稀有貴金屬等板塊商品價格將保持易漲難跌走勢,供給方面仍以偏緊為主。預計3月份開始全國期貨期權市場交易規模將逐步開始回升到正常水平,第一季度整體交易規模呈現先抑后回升的態勢。
(責任編輯:張雪)